磁液 - 惠州市声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磁液

磁液的胶体稳定性与“定居”现象

1、磁液的胶体稳定性

    磁液的胶体稳定性被定交为微小粒子弥散在液态载体里的均匀程度以及单个粒子之间不开成颗粒的聚集的程度。

1)在非磁场里。

    若磁液里的微小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液态载体里,并且很长时间粒子不沉淀,该胶体的稳定性就可以判定为“好”。相反,若粒子发生聚集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粒子分散不均匀,或粒子太大而不能在液体里悬浮(即沉淀了),其胶体稳定性就可判定为“不好”或“差”。

2)在磁场里。

    在扬声器中,磁液受重力、磁力作用。由于磁液的弥散物质是磁性粒子,磁场会影响磁液的胶体稳定性。作用在磁性材料上的磁力与磁场梯度及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成正比。因此,比较大的粒子和粒子团会被吸到磁通密度比较大的地方,而较小的、包裹分散剂较均匀的粒子则相对没那么容易被吸附,这就造成了粒子在磁液里分布的变化。

    这种现象可以这样观察到:把磁液注入扬声器磁气隙并放置足够长时间使其稳定。若磁液的胶体稳定性很差,则可观察到没有磁性粒子的、很清的载液会分离;若磁液的胶体稳定性很好,粒子会保持均匀地分布。一种胶体稳定性很差的磁液应用于扬声器,扬声器的性能会随时间而变化,磁液总量也会由于油脂的分离而减少,磁液飞溅和迁移的可能性增加,扬声器的寿命就会缩短。

2、磁液的“定居”现象

    所谓磁液的“定居”,是指磁液被加注到扬声器的磁气隙中之后,发生了如前文所描述的磁性微粒在磁场中分布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磁液黏度一定程度的改变(增加)。磁液“定居”现象在扬声器性能上的表现是:频响曲线在一段时间后,与刚完成扬声器组装之后的频响曲线相比较,声压在f0频段下降一到几个分贝的情况。

3、磁液的“定居”现象与磁液黏度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关系

 对不同黏度的磁液,“定居”过程可能会在24h48h之后稳定下来。饱和磁化强度低的以及黏度小的磁液“定居”幅度比较小,所需埋单比较短。一般在24h之后可达到全部“定居”幅度的90%。而饱和磁化强度高的或黏度大的磁液,“定居”幅度会比较大,完成“定居”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频响曲线的变化可能要4~7天才趋稳定。

在观察磁液的“定居”现象的时候,要注意排除其他影响频响曲线的干扰因素,如温度的变化。对一个加有磁液的扬声器施加正弦波信号(俗称“纯音”),输入1次、2次和多次,可以看到频率响应曲线明显的变化:在f0频段会逐渐升高。这是因为输入信号产生的热量使音圈温度升高,从而使与之接触的磁液温度也升高。而磁液的黏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黏度下降,结果磁液对音圈的阻力下降,频响曲线(特别在f0频段)自然就升高。这种变化与本节所说的“定居”现象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4、“定居”与胶体稳定性的关系

    如前所述,磁液的磁性粒子在扬声器磁气隙中分布的变化使得在磁通密度大的地方粒子密度高,由此造成频响曲线随时间而变化。如果磁液的胶体稳定性比较差,那么磁性粒子在磁气隙中分布的变化会比较大,“定居“的幅度也就会更大,使生产过程中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在音响等级的磁液品种中,APG CDAPG L系列磁液的胶体稳定性最好。使用这类磁液的扬声器的频响曲线受“定居“现象的影响幅度最小。某些著名品牌的高端扬声器对频率曲线的管控非常严格,往往不惜工本,采用这类高性能磁液。

5、减小“定居“的一般工措施

1)在不影响扬声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饱和磁化强度较低的0.02T(110G)的磁液或黏度较低的磁液。

2)磁路结构的同心度尽可能控制得好一些。

3)采用胶体稳定性高的磁液,如APG LAPG CD系列。

经验表明,结扬声器输入一段时间的恰当功率的音频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磁液的“定居“过程。

内容选自俞锦元 应正铭 李志平合著《扬声器设计与制作》新版

上一篇:公司介绍
下一篇:如何选择磁液的黏度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闭